企业要提升,多研究企业商讯,以下内容来自网络精选可供参考。大脑银行增强经营管理内实力,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,智教慧学,助你招商加盟。
刚刚过去的黄金周,很多人观看了在成都举办的2022年第五十六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(决赛)。
这是继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之后,在中国举行的又一项国际顶级赛事。
成都绿道不止是为城市增加了新的自然景观,也在孕育各种新业态。绿道沿途有很多进出口,路口有专人把关,只允许自行车和行人进入。骑行的一路上有小吃摊点、水果摊、自动售卖机、卫生间、凉亭、栈道、条櫈、躺椅、垃圾桶等公共设施,供游人休憩使用。如今在成都的公园里、绿道上,除了散步赏景,丰富的生活和消费场景也总能带来惊喜,如在树上吃火锅,在集装箱里喝咖啡,走进茶园采一抔茶……实际上,成都绿道项目规划之初,就植入了产业化的基因,即以“产业生态化、生态产业化”布局挖掘绿道经济价值,着力实现优质生态和高端产业双提升。时至今日,成都绿道经济已形成具备自身造血功能的创新发展模式。在绿道,绿色不仅“可感知”,而且“可进入”“可参与”,更因为植入了新的经济业态,促进了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。这正是这条绿道高级的地方。它不只长,也不仅是为市民休闲锻炼提供了一个好去处,更是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场景。城市学家刘易斯·芒福德说过,“城市就是一座社会活动的剧场。”成都就是通过多元复合的场景营建,为人提供了多元化的舞台,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“剧场”中寻到一方天地,演绎自己的人生。
纵横天府的一条条绿道,既是场景本身,又是场景的串联。它连接着大量非正式公共聚会空间的供给,如特色街区、遍地开花的茶馆、咖啡馆等。这些空间不仅是场所,也是创新创意的载体,能够带动宜居宜业品质提升,成为“年轻人纷纷入蜀”的磁场。而这些,都是成都过去十年砥砺奋进的缩影。早在2010年,成都就启动了健康绿道建设,当年成都共建成绿道约167公里。而根据规划,至2025年,成都将累计建成各级绿道超1万公里,建成全国甚至世界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。这个距离,比成都到伦敦还远。